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后王位继承的问题。由于他没有直系男性继承人,他的堂兄菲利普六世被选为新国王,这引起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反对,他认为自己作为查理四世的外甥有更直接的继承权。这场关于王位继承权的争端最终导致了持续了长达百年的冲突。
整个百年战争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:
-
初期(1337年至1360年):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海上和陆地上的战役组成,其中最著名的是克雷西会战(Battle of Crécy)。在这场战斗中,英国的长弓手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,帮助英国军队取得了胜利。随后在普瓦捷(Poitiers)进行的另一场战役也以英国军队的胜利告终,这次俘虏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。这些胜利促使双方签订了《布勒丁尼条约》(Treaty of Brétigny),该条约将加来港割让给英国,并且扩大了英国人在法国南部的控制范围。
-
中期(1369年至1405年):在这一阶段,法国在民族英雄让·德·拉海尔(Jean de Arc)的领导下开始重振旗鼓,逐步收复失地。虽然英国仍然控制着一些重要的据点,如加来港,但他们在法国大陆的力量已经大大减弱。
-
后期(1415年至1453年):这个阶段的战争更加残酷和血腥。英国国王亨利五世试图通过阿金库尔战役(Battle of Agincourt)重新获得优势,并在诺曼底地区取得了一些进展。然而,随着亨利五世的突然离世和他的儿子亨利六世即位,英国逐渐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。最终,在1453年的卡斯蒂永战役(Battle of Castillon)中,法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结束了这场历时百年的战争。
总的来说,英法百年战争是一场复杂的冲突,涉及到领土争夺、王朝权力斗争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等因素。它不仅对两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也对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重大改变。这段历史至今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,而其对于现代战争和国际法的启示也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主题。